“十三五”期间,中铁设计全面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计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取得显著进步。桥梁、轨道、测绘等传统优势专业技术继续保持国内先进地位;自主设计国内第一条时速350公里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形成了智能铁路成套设计体系;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取得技术、市场双引领地位。各个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获得股份公司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6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8项、股份公司级30项;获得股份公司级及以上优秀勘察设计、咨询成果奖472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部级212项、股份公司级247项;获得其他类成果奖44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36项,股份公司级1项。
十大科技成果
一、京张高铁工程技术
京张高铁开创了中国智能高铁设计的先河,是中国高铁设计技术的集中体现。八达岭长城站、清河站、官厅水库特大桥等标志性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世界之最。
●制定了京张高铁智能化总体技术方案,为京张高铁智能化实施提供技术支撑。首次在铁路工程中进行全线、全专业BIM设计;首创了CTCS3+ATO列控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世界上首次应用;首创了京张高铁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标准体系以及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标准体系。智能高铁体系架构及京张高铁示范应用为构建我国智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及初步形成智能铁路应用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首个特等奖,铁道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等多个科学技术特等奖。
二、青藏铁路工程(标准梁技术)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I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中铁设计在完成多项科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铁路桥梁的设计指标和设计原则,完成了标准梁设计工作,桥梁耐久性成果可供其它低温地区工程借鉴。
●在完成多项科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采用先张梁等10多项提高耐久性措施,提出了低温、大温差地区钢梁防脆断设计措施,在混凝土先张梁中采用了折线配筋技术、结合梁采用了低温防脆断措施,工程实践证明效果良好,有效保障了项目实施。
●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三、大瑶山长大铁路隧道修建新技术
大瑶山隧道是中国第一条通车的超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全长14公里,是我国隧道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铁设计(原铁专院)在喷描支护、防水、二次衬砌、穿越9号断层配套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为大瑶山隧道的建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内首次按照新奥法编制双线电化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设计图,较传统衬砌厚度减薄10-20cm;首次采用塑料板作为复合衬砌中间防水层,取得了良好的防水效果。
●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四、安康汉江斜腿刚构铁路桥
安康汉江斜腿刚构铁路桥,是安康水电站专用铁路线重要组成部分,现为安康市第一批市级文物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桥在世界上同类型的铁路钢桥中,跨度领先,用钢量省,桥梁的建成为我国发展大跨度钢桥积累了丰富经验,开创了新路。
●本桥主跨采用(64+192+64)米斜腿刚构,斜腿饺支距176米。刚构采用16锰低合金钢栓焊结构,梁、斜腿及横撑均采用箱形截面,主梁截面3.0×4.4米,腹板高厚比最大达440: 1。钢梁现场安装采用竖直拼装斜腿、转体就位,中孔浮船组装、整体吊装。
●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3年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五、高速铁路标准梁桥技术与应用
中铁设计是中国高速铁路箱梁科研的探索者和领军者,也是目前中国高速铁路标准箱梁等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的编制者。中铁设计建立了我国特有的标准梁桥理论、设计和建造成套技术体系,构建了快速施工成套技术,实现了桥梁结构长期变形“厘米级”至“毫米级”的突破。
截至2022年,全国超过4.2万公里的高铁总里程中,桥梁总长约2.4万公里,其中中铁设计编制的常用跨度梁占95%。
●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06年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六、铁路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技术
自1956年6月铁道部航空勘察事务所成立以来,中铁设计一直是铁路行业在该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在成昆、内昆、青藏、滇藏、南广、成达万等多条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勘察设计中应用遥感技术,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川藏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工作,为高质量规划建设川藏铁路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铁设计在风沙、活动断裂、采空区、岩溶,以及山区不良地质遥感解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持编制铁路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中英文版),为铁路行业遥感技术标准化应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遥感在铁路选线中应用专题”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铁路泥石流沟判别、警报、防治、机理的研究”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铁路连续梁墩顶转体技术
中铁设计历经40余年的课题研究和科技攻关,提出墩顶转体设计思路,发明了墩顶转铰装置,形成全套施工工艺。
●针对铁路桥梁转体经济性、适用性和安全性难题,研发了墩顶转体系统和建造方法,大幅提升了桥梁转体工法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性;发明了钢管混凝土转铰装置,采用抽取夹层钢板的技术措施,实现了抗震防落梁挡块与转体球铰的永临结合;研究形成了桥梁墩顶转体、永久支座安装、结构体系转换等施工工艺,保障了转体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京张、崇礼、张呼、太焦、广清、蒙华、水曹等十余项工程中成功应用,获发明专利2项、铁路部级工法1项、铁路重大科技成果2项。
●获2022年中国专利银奖、2021年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
八、高速道岔关键技术
中铁设计轨道院道岔团队是国内铁路设计院中唯一一支专业从事铁路道岔设计研发的队伍,研发了高速铁路轨道、道岔和附属扣件等系统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轨道道岔系列品牌。
●牵头完成了高速铁路道岔国产化任务,与进口道岔相比,每组高速铁路道岔降低造价200余万元,累计为我国高铁建设节省投资逾百亿元。中铁设计轨道院道岔团队主编的铁道行业标准(TB)及国铁集团通用图等文件,是道岔行业的“裁判员”。
●“时速250公里60kg/m钢轨18号单开道岔”获2007年铁道部铁路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一等奖;“时速350公里60kg/m钢轨18号单开道岔”获2012年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奖特等奖。
九、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成套装备技术与应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铁设计(原铁专院)就开展了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成套装备技术与应用的研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品种的多项空白,在清筛、轨道稳定、钢轨打磨、桥梁检查等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或小机施工模式,使我国铁路逐步迈入了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的机械化养路新时代,为我国大型养路机械装备和应用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用引进技术再创新及自主研发等方式,成功主持研发了QQS-300型清筛机、WD-320型轨道动力稳定车、PGM-48型钢轨打磨列车、QJ-1G型桥梁检查车等成套大型养路机械,填补了国内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品种的多项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在全路范围的广泛应用。
●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WDJ多功能碗扣型脚手架
1985年,中铁设计(原铁专院)在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试制成功了“WDJ碗扣型多功能脚手架”。
碗扣式多功能脚手架接头结构合理,制作工艺简单,作业容易,使用范围广,被列入原建设部“九五”期间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极大促进了我国脚手架技术进步和模板脚手架行业的形成。
●获1986年国家发明铜奖;1987年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镀金奖、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