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绘彩虹 天堑变通途
——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设计桥梁院总工程师徐升桥

点击量:32061   2017-01-06   【 】   【 打印 】   【 关闭

 2016年12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单,中铁设计桥梁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升桥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2005年徐升桥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徐升桥,研究生学历,1991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任桥梁院总工程师,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桥梁设计工作二十多年来,徐升桥一直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带领全院设计人员,积极投身于我国的桥梁工程建设,先后主持了2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项目,编写了多项行业规范和国家级工法,出版学术专著1本,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项、银奖1项,发明专利1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2项。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2013年获詹天佑铁道科技奖成就奖,2016年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一、       勇于跨越,创新设计建优质大跨度桥梁

徐升桥先后主持设计了广州市新光大桥、南广铁路西江特大桥、新建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等多个大型复杂工程项目,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广州市新光大桥

广州市新光大桥——珠江景观长廊上的新地标,它恰似一只腾飞而起的大雁,又如一道彩虹飞架在珠江上。新光大桥全长1083米,大桥跨越珠江主航道,主墩基础位于水中,地质条件复杂,水深受潮汐影响显著。主桥采用177m+428m+177m三跨连续钢桁拱与混凝土三角刚构的新型组合结构,工程技术难度极大,施工风险极高。徐升桥带领技术团队对此种新型桥梁结构的受力原理、关键构造以及施工新方法、新工艺等进行了成套技术攻关,经过3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诸多创新性成果:设计出世界上首座三跨连续钢桁拱桥与混凝土三角刚构的新型组合桥;提出了“原位卧拼+垂直提升”和“三大段浮运提升”施工方案;找到了利用小型机具实现拱桥大节段安装的新方法,并评为国家级工法(GJYJGF067-2008),大桥合龙时,这座“巨无霸”的主拱轴线偏差仅为两个毫米;提出了大型深水基础不封底单层钢板桩围堰施工新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降低了施工成本,大桥的钢结构用量只有18t/m,大大低于同等跨度桥梁,节省钢材3500吨,采用不封底钢板桩围堰技术节省了混凝土8000立方米,节省造价共4600万元;在不完全断航情况下仅2天时间便实现了主拱拱肋中段的安装架设工作,并创造了刚构拱组合跨度、拱肋滑移上船、提升以及拱肋曲梁合龙工艺等世界纪录。相关发明专利在多座大桥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光大桥先后获得2007年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以及2008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荣誉。

 


南广铁路西江特大桥

主跨450m的南广铁路西江特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高速铁路钢箱拱桥,设计中对“边段竖转+中段提升”、“缆索吊机节段悬拼”总体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结合“前临西江,后靠陡峭山坡”的基础工程特点提出了可承担巨大水平力的新型基础结构形式和计算分析方法,解决了大跨度拱桥温度变形大带来的轨道铺设精调和高速动车组运营性能评判的技术难题,总体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2016年荣获“中国钢结构工程大奖”。

徐升桥还主持设计了包西、郑焦(京广)、德大、瓦日等四座黄河铁路特大桥,其中包西黄河大桥钢桁梁采用了新型道碴槽板有碴桥面,经济合理地解决了大跨简支钢桁梁200km/h行车速度的技术难题;郑焦黄河大桥为目前国内桥宽最小的三主桁四线铁路桥,对同类型桥梁减小桥宽、降低投资具有参考意义。

二、追求卓越,桥梁转体新技术解决建桥难题

桥梁院早在90年代中期就在国内首先应用混凝土球铰转体技术成功完成了大秦铁路大里营斜拉桥的建设。近年来,以徐升桥为首的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在创新桥梁转体施工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突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桥梁对所跨越的公路、铁路或航道的运营影响已经成为决定设计方案的主要因素,桥梁转体新工艺已经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广州丫髻沙大桥

  1999年广州丫髻沙大桥主桥成功完成了转体施工,其竖转结构体系和平转、竖转相结合的施工控制技术是国际上大跨度拱桥施工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在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上,广州丫髻沙大桥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桥梁”。

 

北京市六环路跨越丰沙铁路转体斜拉桥

2002年,在北京市五环路斜拉桥的转体工程中,徐升桥提出编写的国家级工法《转体桥梁重心称重工法》(GJYJGF073-2008),解决了复杂桥梁转体施工的重心、摩阻系数定量测试难题,满足了铁路等管理部门的安全要求,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2006年,在北京市东六环西侧辅路的建设中,首次提出并成功实施了双幅桥梁同步转体的理念,大幅降低了桥梁造价;2007年,在北京市六环路跨越丰沙铁路的分离式立交桥设计中,首次提出了六边形花瓶式桥墩与墩顶转体工艺相结合的新技术,将节段悬臂灌注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改为转体法施工,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008年,在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的方案设计中,首次提出了采用分别沿两岸山坡拼装拱肋颈性骨架、通过二次竖转完成拱肋安装的施工方案,与常规的缆索吊装法相比具有钢结构拼装和焊接条件好的技术优势,解决了施工场地陡峭狭小、日常风速大等不利条件下拱肋难以安装的技术难题。澜沧江特大桥单侧竖转重量达2500吨,再次创造了桥梁建设技术的新纪录。

 

建设中的新建大瑞铁路澜沧江特大桥 

三、奉献至诚,精细化设计为高速铁路建设保驾护航

我国近期修建的多条客运专线里,其中桥梁比例巨大,约占线路总长的近50%。由于桥梁建设投资规模大,列车高速运行时对桥上线路的平顺性要求高,特别是采用无砟轨道技术后,对桥梁的变形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高速铁路建设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作为原铁道部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设计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者,徐升桥带领技术团队发展了中国高速铁路标准梁桥设计理论,优选了高速铁路标准梁桥的合理结构形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梁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解决了高速行车条件下的结构使用性能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问题,从而确立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结构体系,形成了高速铁路预制整孔简支箱梁制造、运输、架设成套技术,实现了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长期变形由“厘米级”向“毫米级”的突破,在我国高速铁路30余万孔、1万公里长的桥梁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十三五”期间仍将有15万孔的用量,为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大规模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质奖、建国60周年作用显著标准设计大奖、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期待徐升桥大师带领桥梁设计团队踏上新的征途,在大跨度铁路拱桥、高速铁路大跨钢桥无砟轨道等重大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为国家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